千场“跤”量,凸显蓬勃朝气丨省运会国际式摔跤决赛鸣金

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毕明军表示,近几个周期,国际式摔跤一直是我省在国内的优势项目,这离不开各地市良好的基础业训工作,在各方的努力推动下,我省摔跤项目逐步形成了领头羊地市示范带动,全省所有地市设项参与的喜人格局,目前省内三个跤种的注册运动员人数达到了近3000人。摔跤项目也是本届省运会为数不多的全省16地市全覆盖参赛的项目之一,并且最终共有12个地市取得了本届省运会摔跤项目的金牌。

本届比赛中,摔跤强队济南队通过贯彻实施以体能为先的新型训练理念和模式,本周期在成绩上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也给其他地市和其他跤种的队伍提供了一定参考借鉴。另外,夺得金牌的地市中,也不乏菏泽、聊城这样依托武术等当地优势资源,探索出特色发展模式的队伍。“今后,中心也将持续加大对有志发展摔跤项目地市的支持力度,从指派具备高水平运动实践经验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支教,以及派遣生化、体能、康复专家加强到基层队伍巡诊等方面,助力地市摔跤业训提质增效。”毕明军说。

山东省古典跤队总教练李国在观看了所有场次的比赛后指出,本届比赛整体呈现出项目开展广泛、参赛运动员数量多以及比赛水平高三大特点。通过比赛能够清楚看出,有些运动员具备了很好的战术素养,本身的身体形态也足够优秀,这说明我省各地市教练员的选材标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具体来看男子自由式摔跤和古典式摔跤两个项目的人才尤其充沛,可以概括为中大级别后继有人,小级别有潜可挖。其中各地市在古典跤项目中实力最为均衡、竞争最为激烈,最终20枚金牌分别被9个地市所得,潍坊、济南、淄博、滨州等多支队伍都储备了多名条件出色的队员,群雄逐鹿的积极态势非常有利于省队选材和项目健康发展。”李国告诉记者。

虽然我省“三跤”就后备人才整体形势喜人,但不可忽视的是我省的女子自由跤项目通过本届省运会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不仅参赛运动员人数有所退坡,并且在大年龄组暴露出了基本功不够扎实等不足。毕明军强调,一直以来,我国的女跤位于国际先进水平,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了2银1铜。因此以中大级别为突破口重振山东女跤,是中心贯彻“奥运争光战略”的必由之路。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中心本周期将从省队层面向下延伸,从人员调整、队风队貌等各方面狠抓女跤各级队伍建设。虽然业余训练听上去与奥运争光相距甚远,但数据表明,我国获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是由业训队伍输送的,由此可见业余训练其实是“奥运争光战略”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环。毕明军呼吁各地市队伍在国际式摔跤项目的普及推广以及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坚持初心、勿忘在莒,坚持以最高标准为每一名青少年运动员打好基础,以扎实正确的基本功确保孩子们少走弯路,少受伤病,未来有更多更大的上升发展空间,在更高水平层次的比赛平台上为地市和山东省争光。

另据了解,国际式摔跤比赛延续了柔道项目的成功做法,以山东省古典跤队总教练李国担任赛事仲裁主任。思想过硬业务水平出众的执裁团队克服了赛程长、场次密、要求高、压力大等困难,实现了全程“零投诉”的目标,确保让更多优秀后备人才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的竞赛环境中脱颖而出。

柔道、国际式摔跤两个省运大项相继在莒县成功举办,毕明军也对省运会莒县赛区和莒县执委会表示了感谢,“本次比赛,有着悠久传承的摔跤运动与人杰地灵的千年古县碰撞出了新的火花,莒县赛区在场馆设施、食宿接待、赛事运行等方面均提供了坚强保障和贴心服务,可以说这是近年来省内规格最高的摔跤赛事。”

省运赛事的结束,仅意味着省队新周期人才选拔工作的开始。毕明军表示,比赛结束后,中心将立刻着手组织进一步的大集训,把在省运赛场上涌现出的技战术水平出众、抗压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集中在一起。在亟待做出改变的女跤方面,通过本次省运会中心一举选拔出近百名名甲乙组运动员,她们将和现有的省队队员一道赴硬件条件优越的荣成市体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集训。省队教练组将对这些运动员在组织纪律、训练作风和大负荷训练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观察考核,最后再结合身体素质测评和实战对抗的综合评定,真正把有竞争力的孩子充实到省一线队,并帮助他们完成从地方到省队的顺畅衔接,更好地踏入全运会甚至奥运会的备战节奏。

记者 / 郭伟

编辑 / 李洁

责编 / 史文平

监制 / 张军

齐鲁体育

强健体魄 砥砺意志

新浪微博:@山东体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