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再次崩盘,似乎竟是一种年复一年的循环。就在几天前,球队在与韩国的比赛中屈辱地被对手灌了三个球,这已然成了今年东亚杯的惯常做法。令人心碎的不止于此,回想去年九月那场0-7惨败日本的比赛,更是刷新了中国队107年来的耻辱纪录,连日本的媒体对此也感到不可思议——“他们竟然是中国队?”
整场比赛的场面显得极其一边倒,控球率和射门数几乎完全倾斜,让国足输得连底裤都没有了。可以说,每次国足的崩溃都不是意外,而是球队在根本上就已经摇摇欲坠。输球在足球界并不算稀奇,但像这样输得如此惨淡,教练伊万无疑要承担主要责任。去年与日本的比赛中,他生硬地将对抗韩国时的战术强行套用在对抗技术相对高超的日本队上,结果导致上半场就被对方头球打蒙,下半场更是一泻千里,毫无还手之力。
谈到换人和战术调整,似乎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选项。球迷们称他为“老骗子”,这绝不是没有根据,毕竟他在指挥上的表现简直让人无从忍耐。再回顾之前的扬科维奇,虽说踢法偏保守,但至少还能够维持稳固的防守,面对强敌时没有遭遇过严重的惨案。可是,足协的决策简直令人摸不着头脑,明明用得好好的教练,一声令下却频繁更换,结果只会愈发糟糕。
展开全文
场上的球员表现得也让人失望。例如后防核心朱辰杰,在关键场次里显得魂不守舍,防守时屡屡失位;蒋圣龙被迫踢自己不熟悉的后腰位置,整场比赛更像是隐形人,根本无法展现出应有的实力。战术安排混乱无序,导致球员们在场上踢得异常别扭,整个团队也显得士气低落,落后之后崩盘已成为常态。
难道要将责任全都推给球员?或者是教练的问题?其实,从整体来看,整个足球体系无疑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经过多年的青训投入,最终真正能在场上闪耀的球员又有多少呢?虽说联赛看似热闹,但对于提升水平却无济于事,等到球员身处国际赛场时,往往只能暴露无遗的怯场。再说足协,一会儿政策变动,一会儿选帅如同抽盲盒,实在让人无语。
像这次的0-7和0-3惨案,其实是多年来沉积的种种病态的集中爆发。球员的心理状态同样是个老问题,丢球后立刻慌乱,越输越怕,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尽管这些年投入了不少金钱与精力,最终的结果却依然是不断地输球,甚至连一点点挣扎的勇气都没有了。
看着国足,真的是让人心态平和到佛系的地步。以前可能还会发发牢骚,甚至骂几句,如今连这些主动的情绪都懒得表达。每次都在期待触底反弹,但似乎这一底深不可测,有人甚至戏谑国足是“国运的平衡器”,若真如此,那我们其他领域的强劲发展又要多么强大,才能把这个深坑填平?
算了,还是安静地洗洗睡吧,坦白说,想看国足的比赛,心脏承受不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